About Me

My photo
假装抑恶扬善的社会之热脸贴冷屁股。

Saturday, January 4, 2014

人在布里斯托之狼人搭电车不给钱被吸血鬼抓到然后被希特勒罚款四十欧罗(1)。

我终于到德国去啦。
冬季,我选择自私的,带着陈秋燕前往一个陌生但是有一个十分熟悉的人的地方。
这一个熟悉的人,我从小学便认识,同班了一个十一年。
我去了八天,很多人说去德国怎么可以没有去柏林?
因为柏林没有那一个熟悉的人。
除了旅行,我想要的更像是一种团聚。

我觉得,一个人去旅行的意义,怎么也比不上跟你最熟悉的人一起出游。
那一路上的话题不绝,笑声不绝。
跟老朋友相聚,就像打开一扇布满尘的门,或许发现迥然不同,或发现里面没有一丝改变。
看到有朋友一个人的旅途所拍下的照片,一大堆却没有精神没有灵魂没有故事,跟我从google那里download下来的,会有什么差别?
甚至,我把你整个album copy起来然后跟别人说这是我拍的我去的,也没有人会不相信。
那到底去旅行的意义,又在哪里了?
照片风景的美,又岂能媲美一场久违的团聚的美?

旅行的结果,我不需要赘言描述歌德的多么宏伟,你只要去过你就懂。
我只想要跟你分享:
有人把pork steak说成chopstick。
有人喝的醉醺醺才来机场接我,还要德士司机停车让他呕吐。
有人带着我们穿越两个恐怖的黑森林,不论你问他还有多远才会到,他都说还有一点点,结果走了三十分钟才回到。

我珍惜的是,
有人会想办法让我们住得更舒服,
有人会帮我们安排所有的住宿交通,
有人会帮我们想应该要吃什么,哪里吃,几点吃,
有人会在吃早餐的时候搬出他最最最珍贵的nutella,
而我最珍惜的是,
我身在一个语言不通的国度,只要我一听不懂,我就转身,给他一个无助的眼神和笑容,他马上挺身而出帮我解围的那一份安全感。

一起在陌生街头,
摆着无耻幼稚的姿势拍照,
说着幼稚无耻的成年往事。

一起在等衣服烘干的时候,
把拖鞋飞踢进洗衣机。
一起在进入一道门的时候,
你推我挤。

时光倒流了,
好像回到当年ponteng KH课留在班上踢freekick结果踢破了玻璃被halim抓的日子。

当“A,你记得吗”,变成最常出现的一句话,你知道,在跟你对话的这一个人,在你心里占据一个很重要的位置,已经很久很久了。

人常说,读万卷书,不如走千里路。
旅行增光见闻嘛。
旅行让我有的体悟是,每一次的旅行,就只会让我发现,我读的书还不够。
你不能够到了科隆大教堂,随便拍张照说:科隆教堂多么美丽。
你知道它美,却不知道美在哪里。
还有一些行径是我很难接受的。
很多人到英国欧洲旅行,到喜欢到足球俱乐部的体育场参观。
Emirates Stadium, Stamford Bridge, Old Trafford, Nou Camp, Bernabeu统统都去。
但是请你讲出巴塞隆纳的两个球员:
messi 和梅西。

多读一点书,才去旅行;
去了旅行,回来再多读一点书。
共勉之。


Monday, November 18, 2013

人在布里斯托之天气

有谁还未把满地泛黄干枯的树叶拍下来的,请赶快出去街上拍一拍,但是要在四点半以前,因为过后就天黑了。

赶紧捉住秋天的尾巴,忧郁一下吧。
究竟是因为风的追求,还是树的不挽留都好,不要那么执着了,终究树还是秃了。

四点半,天开始黑。
夕阳好像搭上了火箭一样,来不及欣赏已经西下。
在大家还在小题大做之际,我假假潇洒
没有跟他们一样,但还是不免在心里咒骂:
太阳,是谁说你可以迟到早退的?干!

气温骤降,大家开始恐慌,下雪的标志取代了风的标志,出现在大家的智能手机上,然后出现在全部人的news feed。
是谁在代表温度的数目字前画上小横线?

在我还在犹豫着要不要买价值二十磅的热风机的时候,楼下楼上的房客,开始日以夜继的开着。
刚来到英国时,大摇大摆的穿t-shirt走在街上的日子,已经不复存在。
这时,在街上看到我,却看不到我的手了,它们早已经在口袋里冬眠了。

原来,冬天静悄悄的到了。

冷风好像索命一样的吹着。
不管几多tog的棉被,不管多少片姜的姜茶,不管几厚的down jacket,不管几多watt的热风机,都还想带不走,那感觉有点致命的寒意。

暖身固然重要,但是暖心更重要。
在冬天来临之际,
找一个人,做一件暖心的事情,好让对方过一个温暖的冬天。
找一个人,好好过一个冬天吧。




Wednesday, November 6, 2013

人在布里斯托之红男绿女

一个远在八个小时时差(冬令时间)的地方,差异不仅仅只是文化,语言等等。
在番邦的国度里,kap lui的视角,也必须要做出一些些调整,才能适应这里的菜肴。

前言:kap lui是一个富有健康文化的双赢局面。

在马来西亚,随便找一个lui多的地方,比如说:康乐pasar malam。
A君就会忽然间说:哇,那个波很大!
B君就会顿时精神起来:哪里哪里?
A君:neh,对面。
B君:球,有鬼用啊?脸不能看。

重点在哪里,应该不用赘述。

但是,来到了这里,随便找一个lui多的地方,比如说:随便一条街。
A君很厌烦的说:看,有一个?
B君就很勉强的说:哪里?
A君:neh,隔壁。
B君:能看不能吃。

重点在于,所有lui都波很大,可以直接省略掉。
但是不要忘记,随着上面大,很大机会,全身都大。
所以,不要太开心,隔壁那个36D的,腰围可能也有36。

换个性别来看,由于我是男生的角度,难免有点妒忌心态作祟。
在英国:
女:哇,很帅A对面那个。
男:肯定是gay的。

所以,我随便坐一趟巴士,起码都有一般以上的男是gay的。

的确是很养眼,女士们也很节俭,夏天的衣服,冬天还在穿。

上完课了,三五成群在露天茶座抽烟。
有你刚才在班上一直偷瞄的美女,以为他长得很乖巧,肯定每天早早回家准备seminar。
有你刚才在班上很欣赏的美女,以为他很清纯,肯定每天会帮妈妈做家务。
食指和中指间夹着一根,吐着烟,好像做神仙。

晚上,你刚从走出去吃晚餐,看到班上同学变了装,好像晚上比早上还热。
你吃完了晚餐回来,班上同学开始在大街胡言乱语。
半夜一点,出去买宵夜,那几个班上同学已经瘫坐在路边,甚至有些睡着了。
空了的酒瓶,在地上滚动,甚至连人的脚步都已经站不稳了。

这,不是大家梦寐以求的大学生活吗?

完全没有歧视成分,也许这仅仅是他们play hard的部分。


Wednesday, October 16, 2013

亲爱的,爱情很自私

亲爱的,
爱情,往往是无私和自私的结合。
它不会完美,不会简单,不会不痛不痒,不会不曲折迂回,不会不开心难过,最后,不会不深刻。

爱情的无私,在于为对方尽可能的付出。
爱情的自私,在于想要对方仅仅属于自己一个人的。

不仅仅是要他属于你,甚至要他一百分之一百都只能归属于你。
这一份自私,是绝对合理的要求。
摆在道德价值观面前审判,也不会心虚半分。
爱情本来就是一场一对一的游戏。

谁会要有一场不能够跟别人分享的爱情?
爱情的喜悦,总不能只从对方的山盟海誓而来,往往是要通过得到身边的人的肯定,祝福,甚至艳羡的眼光,方能得到。

亲爱的,
如果你觉得,走的是你想爱的,留下来的何尝不是你深深爱着的?
如果你觉得,走的是让你开心的,留下来的何尝不也是给过你深刻无比的快乐?
如果你觉得,走的是让你骄傲的,留下来的,在她的心目中,会不会因为拥有你而感到关荣呢?

把她当作试验你们爱情的难关,也许会更好过吧?
庆幸你们的爱情并没有被考倒,会更好过吗?

而我,身为一个一半局外的人,只能说到这里。
伤心的人别听慢歌,听入阵曲吧。






Wednesday, October 9, 2013

两个人的一个目的地

不要貌合神离,也不要同床异梦。
只要用双眼,看着一个方向,一个共同的方向。
脚,潜意识的踏出去,一步接着一步。

我的右手,长不及你的左手。
指间的缝隙,怎么合,也合不密。

你不在,床的另一半没人来温暖。
你不在,保暖只能交给没有灵魂的被。

确实是不幸中之大幸,隔着我们的不是什么用你的早餐陪我吃晚餐的时差,也不是什么跨越不了的高海拔。

今天下午,约了jennifer见面。
一年多了,依旧是那一副面容,那一款装束。
听着她分享,总是特别容易发生在她身上的,那么不可思议的故事。

一个多小时后,她往右走,回去回味一下那些惊心动魄。
我往左走,要去构思一个即将发生的故事。
故事即将发生的地点,是一个英国传统市集,一个在百年教堂底下的咖啡馆,然后是一个依偎着河的城堡。
为了避免星期六的时候,慌忙的要找地方,我预先去了一次,观察环境。
我跟着路牌指引,越过了桥,在桥上停留了一阵。
河面的水反映出的,只有我只身的影子。


星期五,要迎接陈秋燕的到来。


陈秋燕为了这次的见面,特地烤焦了一些巧克力曲奇。
谢谢你的努力,相信那一份心意肯定会盖过那一股焦味。

Sunday, September 29, 2013

人在布里斯托之不一样的体验

人常说,出国读书就是很厉害;那是很久很久以前的歌仔了。
现在,出国读书普及化的时代,除了是为了那一张不是特别值钱,不是特别厉害,不是特别漂亮的文凭之外,就是体验和眼界的开阔。

体验嘛,讲的就是离开自己舒服安逸的范围,到一个未知的地方去磨练一下自己。
与其:每天从康乐塞到去midvalley,然后闯入熟悉的emergency lane一直切到midvalley去都没有警察捉;
不如:试试看在没有车的情况下,怎样添置刚搬进的家所需要的所有家具。

与其:看到没有停车位就随便double park,然后意思意思的放一下电话号码;
不如:试试看走路去city centre,一次五十分钟,一天来回数次。

与其:一肚子饿就拿车钥匙,到楼下的杂饭店打包一包吃饱饱。
不如:试试看肚子饿就下去厨房,从把肉拿出冰箱,然后洗米这些步骤开始做起。

与其:这盘东西为什么可以难吃到这种程度?然后再也不吃。
不如:试试看再难吃也吃下去,然后说:至少是吃得饱的一餐。

再试试看:
一磅四个面包,一人一瓶50P的牛奶,站在路边吃了起来。我们都庆幸当时没有狗走过,不让然它肯定一命呜呼,但是其实我们不会丢它,因为面包不便宜啊。

刚到步没多久,没有能够上网,但是又需要上网,有人走二十分钟的路,到一间我们有他的wifi密码的地方,站着上网三小时。

到tesco里去买杂货,不要看牌子,只看价钱,哪一个便宜就买哪一个,不要想它好不好吃,三种白面包,最便宜未必赢,要最便宜又最长的才算赢。

最后,在马来西亚的你,会不会:
eh,那个谁,你欠我的十七仙明天记得要还。


Friday, September 27, 2013

听歌

在手机里,ipod里,车里听电台,电脑上听歌也好,随机播放似乎是许多人比较喜欢的方式,至少是我自己比较喜欢的方式。

不需要去挑选,不需要去编排顺序,它有他的顺序,你只需要期待。

那一份期待,莅临于这一首歌的结尾部分。
当这首歌只剩下音乐,逐渐收尾,要换上另一首歌的时候,那会不会是你最期待的部分?
期待着下一首歌,是不是自己想要听到的,是不是适合当下的心情的,是不是最能抒发当下的感受的,是不是你喜欢的那一首歌。

音乐逐渐变小,停止。
在下一首歌的音乐,还没开始的时候,你究竟是放空,还是期待着?

下一首歌开始播放了,熟悉的音乐响起,是开心还是失落?
还是徘徊于开心和失落之间,那是接受。

失落了吗?
拿起手机,按下next,寻找自己喜欢的歌。
有时发现,下一首就是自己想听的歌,有时发现,接连几首歌都还不错。
你会不会停留在这一首歌,等待着下一首歌?

那只是一件细微,简单的听歌习惯。
而人生,也只是一场简单的面对和选择的过程。